楔子
层层山峰,步步云雾。
灵山,一座终年积着云雾,只见山腰不见山顶的神秘之境,围绕着山脉的云带如同通往天上的云梯,于是人们相信,此山必有仙居,有仙则灵,因名灵山。
云深不知何处之地,则有一株生长千年、终年开着白花的梨树,白花开了又谢、谢了又开,春如絮,冬如雪。
山里有只白狐很喜欢这棵梨树,知道梨树有仙灵之气,所以爱在树下打盹,有时饿了也会啃掉下来的果子,久而久之,他的身上也有了一点灵气。
某日,一只修炼数百年的黑狐瞧见他,吃惊于他身上的灵气天成,堪成仙材,便问他愿不愿意成仙,想不想修炼?
白狐不理他。
成仙有什么好?
成仙之后,必须离开灵山登上仙界,可是他喜欢这棵梨树,喜欢在灵山的日子,他宁愿一辈子当只狐狸待在梨树下。
没多久,他有了另一个朋友。
一只小喜鹊也发现了梨树,他高兴地在梨树枝上筑巢,把白狐当同伴,还会帮白狐啄果子,从此白狐多了一个朋友,更不想考虑什么成仙的事了。
然而他与小喜鹊相伴的时日极短,有一天,小喜鹊没飞回来,隔天也没回来,之后的第三天、第四天……他再也没出现了。
他怎么了呢?
是找到更好的伴侣,更好的居处,还是发生了不幸?
白狐第一次想着,要是能遇到黑狐多好,就可以问问有关小喜鹊的事了。
饼了几年,黑狐又到灵山了,他问白狐愿不愿意修炼了?
白狐问他有关小喜鹊的事,黑狐说他知道也不能告诉他,除非他愿意修炼,那么所有他想知道的事,自然都可以知道。
白狐沉默了。
黑狐见他犹豫了,便坦白自己其实受了重伤,可能得维持狐形好一阵子,如果白狐愿意学习幻化成人形,便可以代替自己去人间的家里取治伤的灵药,为了报答,他可以帮忙查查小喜鹊的事。
白狐答应了。
于是他开始学着修炼,十年复十年……他修炼了,可答案也随着时日的流逝,随着修仙之路的心无旁骛,变得再也不那么重要了。
眨眼间,几百年过去了。
终于,白狐也离开了灵山,离开了梨树,从此化身为人,也有了名字——行云。
第1章(1)
濮州——
拥有好山好水又物产丰庶的濮州,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、富贾豪商喜欢的风光名城。
尤其几任的濮州地方官都是廉洁爱民、勤务重治的清官,把濮州治理为天下首善之城,人民安居乐业、丰衣足食。
为此皇上还曾大大表彰濮州地方官,几位大老爷前后都被擢升回京任官,担任朝廷要职,名满天下。
然而濮州百姓知道,大老爷们虽然清廉爱民,可是濮州大大小小的整治开销可不全都是国库买单,若没有濮州首富乔耆玄的倾囊相助,那夏季该挡洪的堤防便建不起来,愁收的农户便无钱能活,要兴建的学舍便办不起来……那他们濮州就算山再高、水再好,人也过不得这么好。
说起濮州首富乔耆玄,全濮州没有人不识得他,因为濮州有一半的土地都是他的财产,一半的商家都是乔家的产业,举凡乔家钱庄、乔家米铺,乔家酒楼、乔家镖局……各种行号都有他乔家经营。
然而不只经营,他也广用这些产业帮助百姓,钱庄救急、米铺赈粮、镖局修路……就连濮州最有名的学舍都是他出钱赞助,说他是铺桥造路的大善人,一点也不是虚夸。
此时,就在乔家开设的药堂里,有一位十五岁的清秀少女,她背着竹篓,怀里揣着为数不多的铜钱,面容不安地请求药堂掌柜。
“乔掌柜……我来给我阿爹抓药了,跟上次一样的药方子,你看看钱够不够……”
正在记帐的掌柜乔善抬起脸,见是单喜,便放下笔转身去配药,一边道:“喜儿,你爹的病有没有好些,换了这帖药,他觉得怎么样?”
“阿爹说感觉好些了,可我觉得他身体还是好虚,下床没走几步路就得我搀了,还有他的痰中带血,乔掌柜……这样算有改善吗?”
单喜的爹前个月在山上倒下,请了城里的大夫去看,说她爹是患上了痨症,必须好好赡养,连门都不能出。
只是药都吃了个把月,方子也改了几次,单老爹的病却不见大好,不禁让相依为命的单喜心急如焚。
“不然这样吧,”乔善眉头一拧,随即转身对她微笑。“我明日挪个时间上你家给老爹把脉,看看老爹的病有没有改善、方子要不要改改,啊?”
“真的吗?”单喜睁大水眸,感激万分。“谢谢你,乔掌柜,谢谢……”
他们父女俩不住在城里,而是城外山脚的小村内,为了治阿爹的病,她已经好几次进城请大夫给爹看病,一来一往不是趟轻短的路程,所以听见掌柜主动表示愿意来这一趟时,她真的好感激。
“别谢了,只要你爹的病能好,这比你跟我磕头还让我开心。”乔善包好药材给她。“来,喜儿,药拿着。”
“乔掌柜,钱给你,你点点看……”
乔善马上推开钱袋。“不点不点,你别给!明天我还去你那儿呢,等你爹病好了,再一起算也不急,知道吗?”
一袋辛苦攒来的铜钱又回到自己手里,单喜既安心又愧疚,只因这些钱已经是家中最后剩下的一点钱了,平日她代替爹爹进城卖柴的钱,根本连他们吃饭都要不够了,更别说是买药。
然而买药付钱是天经地义之事,如今她拿了药却不付钱,当然觉得亏欠人家。
“乔掌柜,你放心,等阿爹病好,我一定会把钱给还清。”她握紧手中的钱袋,对自己发誓,她一定会好好报答这救命之恩,就算要她做牛做马一辈子,她也心甘情愿。
****
靶激地走出了药堂,单喜在门口遇到了城里的王大娘,她是跟阿爹买柴的老主顾,对自幼失母的她也是十分疼爱。“唉呀喜儿,怎么进城了?你爹呢?”
“大娘,阿爹在家休息,我是进城来拿药的。”
“那你爹的病好些了吗?大夫怎么说?”
“大夫说明日会再来给阿爹瞧瞧……”单喜不敢跟王大娘说掌柜那席话,怕让王大娘惦记进心里,让她平添烦恼。
阿爹教过她,做人不能老给人惹麻烦,一定要将心比心,不要让人为她担心着急,她一直记得,也从不让人担心。
“那就好、那就好!喜儿,我这儿有只刚宰的鸡,你带回家去炖汤,给你爹补补精神,还有你自己也多吃点,瞧你这些日子折腾的,都比你卖的柴还瘦了!”
“大娘,这怎么好意思……”
“还有,”王大娘随即从兜里掏出一袋银两,塞进她的手里。“看病要钱,买药也要钱,这些你备着,以防不时之需……”
“大娘,这不好!”她连忙摇头,慌张地要把钱还回去。“阿爹说过不能随便收别人的馈赠,您给我只鸡已经够多了,银子我是绝对不能收的。”
“什么随便?这钱又不是给你玩乐花用,而且我王大娘也不是什么别人,是你爹的老朋友啊!”王大娘毕竟是世故些,三两句就把她的理圆了。“几年前我那口子刚死的时候,我也受过你爹不少恩惠……再说我们濮州人做人,最重视彼此相助的道理,你怎能不接受我的帮助呢?”
濮州既出了好官,又有乔家大善人济世,因此濮州老百姓就算没念过书,也都知道做人不该自私,街坊有难必须彼此相助,于是大伙儿都信人助人,不求回报,比如买酒的客人忘了带容器,酒楼老板也愿意出借自家酒壶给对方,即便是第一次上门的客人也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