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贝太医出了小厅,李益转头又对霍小玉笑道:“可放心了?”
霍小玉“嗯”的一声,她喜欢自己的容貌,喜欢对着镜子打扮,不想留疤。
“等……等我脸好了,便……便……”
李益笑问:“让我来娶你过门?”
她轻轻点点头。
“我现在前途大好,但官运难说,事事难料,也许将来会去不毛之地,甚至是更奇怪的地方,我若是其他身分,你可还跟着我?”
“……跟的。”
“那好。”李益笑逐颜开,“你这伤看似严重,但贝太医既然说养几日,那应该就不用耗费多少时间,等脸伤好了,你母亲的身体应该也更健朗些,我们便借欧阳大人府上办个婚宴,然后回云州过年。”
“可你家里——”
“放心,我家还算简单,叔父都已经分家,家里就只有我爹这一个嫡房,嫡母姓卢,我母亲姓左,另外还有两房姨娘,家里姊姊都已经出嫁,弟弟刚娶媳妇,另外还有个已经订亲的妹妹,明年过门。”
所以李家就是李老太太,李老爷,卢氏,三房姨娘,弟弟弟媳,以及快成亲的妹妹。
以大门户来说,这样的人口算是很简单了,但以她在霍家生活的经验来说,再简单的人口也能翻出花样。
就拿崔家人房来说好了,一次到古寺巷闹事不够,又把她告上官衙,为的是什么,为的是她们自以为的女婿李益,但事实却是:李益在今日中午以前还没有跟任何人订亲。
什么事情都还没发生,也能生事。
真是傻。
若不是她今日挨打,他不会赶来,她也不会在看到他那样着急的瞬间想通了很多事情,自然也就没有现在了。
崔家不搞今日这一出,她倒还没机会明白自己的心意,她会把那荷包退回,然后他在祖母的要求下娶崔雅儿,崔家会得到这个好女婿。
但经过这一打,倒是打通她脑子里的任督二脉。
霍小玉想明白了,一个男人知道自己出事而赶来相护,她实在找不出不信任他的理由。
第6章(2)
“不过男女有异,我即使自诩聪明,但后宅还是很多事情猜想不到,若有什么难处可先跟我说。”
“我要带着母亲一起到云州。”
“这我早就想到了,若要让她住进李家,她一定不肯,我想在李家附近置间宅子,古寺巷的人都带去,习惯的人在,她比较放心,你若想见她,出门就是了。”
“但,你嫡母会准吗?”
李益倒是被问住了,第一个想法是:为什么要跟卢氏讲?
后来仔细一想,卢老太爷救过爷爷的命,救命恩人的女儿当了自己媳妇,祖母自然十分能容,但母亲,周姨娘,田姨娘的娘家人明明就在邻县的卢家,却是不曾主动说过要回去,总是在特殊的大日子,才跟着卢氏一起回娘家。
后宅果然学问挺大的,他在仙界百年,学了不少东西,但进入这本书中也快二十年,后宅之间的学问至今却仍一窍不通。
“我想到一个主意。”霍小玉对他招招手,让他附耳过来,低声说了一遍。
李益咦的一声,“这,我是可以,但……女子最在意的不就是名分吗?”
所以他跟她求亲时,才说得很慎重,礼部掌司作媒,昭然寺住持主婚,明媒正娶,她会是嫡妻,李家的大女乃女乃。
“我想要名分,但更想要日子好过,我的身分若是当了正妻,只怕是吃不完的苦头,我不想为了一个虚名过得像下人般,早起伺候,婆婆训话多久都得听,每天小心翼翼就怕长辈不高兴,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能见。”
男人不爱了,正妻又怎么样,男人爱了,良室又怎么样。
后宅良室,是京城才有的特殊景象,几乎都是花姐儿,寡妇,女商人之类,刚开始是因为身分太低,连侍妾都当不上,所以勉强称为良室,意思是:从良内室,地位大概跟婢妾差不多,不算是那户人家的人。
可后来慢慢变了,变成有钱的花姐儿,有钱的寡妇,有钱的女商人,她们有了喜欢的男人,但讨厌那些后宅规矩,自愿成“良室”,良室不算名分,所以一切规矩都对她们无用,正妻太太恨得牙痒痒也没办法,想拿银子掐?人家有的是银子,太太不给,照样过得好。
霍小玉听过卢氏跟卢珊瑚的作风,又知道崔家对李益这女婿志在必得,想想自己的出身经历,进了李家,不就是吃不完的苦头吗?不如当个自在良室,想怎么样就怎么样,若是她成了李大女乃女乃,卢氏教训,她只能低头听着,卢氏生气,她得马上跪下,可是若她是良室霍小玉,卢氏教训,她可以走人,卢氏生气,也不关她的事情。
再者,她若成正妻,婆婆会逼她纳了卢珊瑚,李老太太会逼她纳了崔雅儿,但她不想做这种事情,她是良室,李老太太跟卢氏要压人,只能压自己孙子,李益能躲这些年,肯定还有别的办法,他是当事人,让他面对最恰当。
况且,当了李大女乃女乃除了会被李老太太,卢氏找麻烦之外,有儿子的周姨娘只怕也想绊绊她,李参的妻子也会想刺刺她。
“李大女乃女乃”这四个字不足以让她愿意去扛起这些,她是跟这男人住在一起,又不是在猛虎出没的深山,天天要小心翼翼,太累了。
饼得好才重要。
名分虽然很好,但在真实生活面前,不值得一提。
吏部的派令下来了,李益被派为云州高仪府的正辅,明年九月赴任,算算大概有十个月的时间准备。
消息一出,众人惊讶,平民科士能拿到正辅之位已经难得,还拿下高仪府的——高仪府共五个县,位于两大河交会之处,船运转运都十分发达,是大黎朝税收最多的地方,立县的高山老林极多,盛产上好木材,霞县露县季县则多是平地,靠着河水支流疏通,一年三耕。
前有一说,李益与皇上都是昭然寺住持的俗家弟子,两人是师兄弟关系。
后有一闻,他的四篇策论有三篇入了皇上的眼,觉得是个人才,所以吩咐了吏部,这才把最好的空缺给了他。
无论何者为真,有件事情肯定是真的,李益是未来高仪府的正辅大人。
好消息自然早传到洛县李家,家中上上下下高兴得不得了,尤其这孩子来信说会回乡准备一起过年时,李家的长辈们达到了最喜悦的状态。
饼年本就忙碌,五年不见的长子长孙要回来,更是热闹。
去年替他盖好的新院子总算可以用了,李老太太开恩,让左姨娘亲自操办新院子的大小事物,吩咐自己的心月复嬷嬷跟着开了库房,要什么东西直接搬了即是。
至于卢氏,就负责“朋友”的院子。
李益说会带个朋友来,让家人也准备个院子,要有井有灶,不用丫头,几个粗使婆子就行,重要的是,别离他住的院子太远。
李家钱多人多,诸般事物都在短时间内准备就绪,就等着他回家团圆。
大寒过后的第二日,李益在一阵喧闹中进了家门。
家里老老小小早在大厅等着,一听见外头一声声“大少爷回来啦”,全都忍不住往外头看去。
一辆青帐马车缓缓骏进大门,停在前庭的青砖地,众人屏气凝神中,看到一个披着大氅的男人下来,身量十分高大——左姨娘一看,便哭出声,也不管合不合规矩,便直接跑了出去。
李益听见脚步声,转过头看到自己亲娘,拉起母亲的手,笑说:“娘,儿子回来了,肚子可饿了,快让人开饭上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