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了,楼下餐厅的名字叫作“芯之园”,当我打听到叔叔和阿姨的姓名后,就觉得这个名字真是很俗。
后记
大哥说:“我已经看腻妳的小说。”
其实大哥也算是我的忠实读者,我的每本书他都会带回家,慢慢阅读之后,有时候还会给我几句感想。
他这么跟我说的时候,我心里跳了一下。虽然我笑着反驳我自己当然没有办法像他看惯的书籍那样厉害,但是我想,这些都不能拿来当作我自己被看腻的借口,大概是我的努力不够吧。
我很感谢他会跟我这么说,因为他可以看到我看不到的盲点。又有别于朋友的友善感想。
我也不知道怎么才不会被看腻,只能努力认真对待自己的故事,我想还是只有尽力吧。
我讨厌写俊男美女。
在第十本的时候被读者来信问过了,那是有各种理由的。
我自己偏好普通人士的设定,路上绝大部份都是平凡却幸福的情侣,我讨厌以貌取人,外在条件并不代表一切,只喜欢长相或只因为长相而喜欢就代表很肤浅。
其实我是个偏激的人。
我喜欢默默地写稿,默默地交稿,默默地等待挂号信,默默地期待稿子成为书本。
这个时期,我几乎不看小说,偶尔跟朋友出去吃个饭,笑闹一番,他们的言谈很少涉及我的写作,可能他们知道当面提及我会很害羞,我也很庆幸他们的领域都不在这里,因为他们不会给我压力,也不谈论,只帮忙我纡解。
回到家之后,我换上另外一颗脑袋,自己关在小小的房间里,打开计算机就只有稿子。
有时候朋友打电话来,我发现我的语言能力好象退化了,有些词不达意,还会突然忘记简单的形容词。
写稿的时候,我几近自闭。
讨厌和喜欢也许只是一线之隔。
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,我这么想着。
会这样写,也是因为自己的感受特别深刻。
话说从前从前从前有个笨蛋少女,很梦幻地在心里列出了男友的条件。长相最好普通,避免招蜂引蝶;他一定要温柔深情,又要老实体贴,还必须对自己很好很好。但是当喜欢上的时候,她却发现,对方根本与她要求完全相反,而且还是她最讨厌的那一种类型。
她真的很讨厌他,讨厌到不行。
但是,却又喜欢上他。
问题究竟出在哪里?她想破自己愚笨的脑袋。
虽然是讨厌,但是喜欢上了也没办法啊!她在心里大叫。
至少他是个专情的人,这一点对她来说最重要。她三言两语安慰自己。
挣扎在喜欢与讨厌的分界线,那是一种很有趣的状态。不会只有那个笨蛋少女才这样认为吧?
长大以后的她,想法又不一样了。她觉得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有条件和限制的,当喜欢上了,那就是喜欢……
六月底的时候,才刚苟延残喘地写完《衣衣不舍》,项姐就告诉我,还有个圣诞套书。
懒散到了极点的我,应该是没有可能一连接下这种重责大任。
但我答应了。原因有两个,一、两位主角的故事已经在我脑海里存在,原本就是要写,刚好符合;二、距离交稿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。
这是两个很重要的原因。对我而言。
七月一整个月,我按照既定计画休息,但是脑子里却不停铺陈架构,厚厚的小笔记本被写掉三分之一本。
八月开始,我打开一个新档案,慢慢地开始写。
这一次,我不知道另外三个同伴是谁。不过还是说一句:我会尽量努力不要变成累赘……
老实说我的抗压性很低,很低很低,个性也很鸵鸟。
我习惯慢慢地写,慢慢地,让主角之间的感情自己产生。我会尽量让自己不要迟交拖累大家,但是不到最后一刻,我也不会提早交稿。就算我月初写完,我也会到最晚的月底才交稿,加上构思,我又写了四个月。有时候真想感叹,真是岁月如梭啊。
朋友问过,能够写完就赶快写完,为什么我要拖拖拉拉的?
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,只是我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在成书之前,能够再改进,再改进,再改进,一个错字或一句话也好。就算以我浅薄的能力不可能到达完美的境界,但至少从我手中出去的时候,我会认为它已经没有地方再需要改进了。
虽然是这样讲,但通常交稿不到两个星期,我自己就会发现里面一堆缺点,然后觉得自己写得好烂。没有关系,那我就记下来,下次不要再犯。
这算是我的一种执着,现在是这样,以后也是这样。
还没开始写的时候,男女主角就都已经有了雏形。初遇发生的背景是在几年前,台北创低温四度还五度的那一年,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,阳明山真的下了雪,我还因为看到新闻而冲上山玩,虽然那好象只是接近雪的一种结晶。
书里时间随着主角成长前进延伸,到现在。会一直充满“炎热”的感觉,是因为我想到有一年,直到过农历年前一个月我还在穿短袖,还有,我在写稿的这几个月天气实在非常地热。
在我写完第二章的时候,有个朋友跟我说:“妳借笔记的那一段骂到我了。”
我回答她:“我也骂到我自己了。”
我想也有很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吧,写起来真的很有趣。
另外一个朋友则笑我说:“妳又写了讨人厌的主角。”
其实我这次并没有故意要把女主角写成讨人厌,只是觉得:这样的人是存在的,所以我就把她写出来了。事实上我自己觉得她还是有可爱的地方。
虽然心里有点害怕,不过幸好出版社从来都不管我写什么乱七八糟又奇怪的东西,万分感谢。
林铁之是林熙然的哥哥,他和弟弟一样难写,我不知道他们兄弟究竟是像还是不像,也许有各种不像的地方,但是某个温柔的部份又完全一模一样吧。
旁听的设定,是有来源的。我记得念书时,我修物理化学这门课,总是有一个陌生人坐在第一排角落认真听讲。那是谁?有人问。却没人知道。
我们都没有特别理会,他也不特别跟我们交谈,只是学期末的时候我发现,他似乎根本没有修这门课。他究竟来做什么?我至今仍没有确定答案。
以前看过一篇文章,大意是说:我听着美妙的旋律,知道这是莫扎特,我看着丰富的色彩,知道那是毕加索,我享受学到的一切,学习,是为了让自己快乐。
那篇文章很棒,我非常喜欢。
我想真的有人喜欢学习吧,不为任何其它原因的。我不喜欢把人事物用框框给框住,因为我觉得很多事情不是只看表面。我有个同学,长相和行为都很流氓,他用机车大锁把人揍到住院,但他却是音乐世家出身,钢琴弹得一级棒。
什么人会做什么样的事,不是学历或者外表可以断论出来的,没有相处亦无法得知。我好象常常在重复,不过这真的是我本身的想法和经验。
本来我也没有打算要写林家其它兄弟,只是故事就这样自己跑出来了,现在也没有办法承诺我会不会写完剩下的二弟和幺弟。
在写之前,我去了公馆的那所大学。我始终不想点名它,不知道为什么,好象会破坏某种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