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體版登入注冊
夜間

美女的交換禮物 第9頁

作者︰深雪

每逢家人叮囑她要潔身自愛,就尷尬起來,她很享受,亦不知如何去面對家人與朋友,她罪咎極了。

如果我是她,我會做的是︰說謊。當母親試探我是否已失身之時,我就會睜大眼說︰"不!我才不會做這樣的事!"

無論你怎樣說服家人,他們也不會明白你的觀點,倒不如欺騙他們,大家安樂。有時候,秘密就是秘密,用不著與任何人分享,他們無能力與你分享這回事,你們的觀念有天淵之別,你強迫他們明白,他們只有愈來愈不明白,從此,你們反而會變得有隔膜,關系疏離。

別勉強別人進步。我寧願犧牲真相,換來大家一向的和睦。你肯定了自己的生活是最適合的話,就毋須向別人解釋些什麼,必要時說一句謊,便拯救了大家的關系。

成熟了,對自己要有分寸,你父母認為必然的事,你知道另有途徑,無謂向他們詳述描繪之,那只是你的路,不是他們的路。

朋友也一樣,你要學懂選擇向朋友說些什麼,不說些什麼。誰說做得成朋友便一定要分享秘密?

母親心中的壞品味

女孩子與母親吵了一場。

她剛欣賞完新晉巨星的演唱會,心情仍然澎湃激動,回家後興奮未平,于是致電同學報告那場演唱會有多精采。

幣線後,母親送來一句︰"BadTaste."

女孩子追問下去,她母親的意見是,喜歡那名男歌星是壞品味的表現。

女孩子深深不忿,她明白母親有她自己的品味,但卻斷不可就此判斷她的喜好是壞品味。對女孩子而言,那名男歌星年輕,但有深度,對音樂有認識,這些都比單單英俊的外表更討她歡心。

第三部分

第三部分第17節︰有些人是很寂寞的

為著母親對這名男歌星的批評,以及對她的誤解,女孩子徹夜難眠,她為母親不了解她而傷心。

不如這樣理解這件事︰母親是另一個個體,她有她的人生經驗、喜好以及角度,就因為人生經驗太豐富,可能比較難接受新事物。母親,正如世界上任何一個人,她都是與眾不同的,因此,她亦應該與她的女兒有不同的喜好與觀點。

不要認為,母親了解女兒是必然的事,事實上,她未必做到,正如,女孩子亦未必可以豁達地了解喜歡京劇、粵曲的人的口味。父母的責任是愛護子女,養育他們。至于能否成為子女的知心友,實在是額外的事,是Bonus.

母親認為那是壞品味,你只用記著,母親與你擁有不同的品味,別因此而懷恨在心。

本性難移

我不相信人會由壞變好。

如果那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,固然要掉頭走,但倘若你愛上的他不是真的很壞,而只是有點兒差,那麼你該怎麼辦?

他吸煙、喝酒,喝醉之後又會變得凶狠;然而平日的他,尚算是一名稱職的男朋友。你不知怎算好,于是,想盡辦法替他找來出色的治療師,又悉心勸導他,每一天,你都為他費盡心神。

你認為只要你能改變他,他便會由五十分增值到一百分。

然而,最可能的結局是︰他不會改。其它一切看似易如反掌就能改掉的陋習,譬如雜亂無章、浪費、花心、說粗言穢話、大意……

你以為憑你的愛心可以令他改變過來,可是,到最後他丁點兒也沒改變。

與其寄望別人會改,不如嘗試想想,如果你能忍受,就繼續,忍受不到便只好分開。

事情就是這麼簡單。

倘若你有接觸電視上、報章上的科學節目,你會知道,人的特質,很多不是培養出來的,而是天生的;在基因里,早已植根了一個人的個性,要改就要返回母親的肚里改變。

很多年後,人類生產前,可以預先在胚胎中改變一些壞基因,要改就由父母去改,而不是由二十多年後出現的那位女朋友去改。

她們太寂寞

有些人是很寂寞的。

初見面便一五一十把過去半生發生的好事壞事向你傾吐,相交十年的知己也沒知得那麼多。他的目的是,說了出來,好像在這世間上多了一個人了解他,他又存活在一個不相熟的人群中;如此這般,存在感增加,他又沒那麼寂寞了。

有些人,也是不相熟的,自認識一名新追求者開始,便傾心向你透露對方追求有多強烈,以後他送的一枝花,他說的一句甜言蜜語,全部送到你的耳朵中,你不會錯過當中的每一秒美好。與其說是分享心事,不如說成是表演自己的被愛。她從這次被愛中得到她價值,于是便四方八面張揚開去,你再陌生,她還是忍不住版訴你。她太寂寞了,她一定要最多的人羨慕她的好。

沒有秘密的人都寂寞,把所有傾巢而出,為了博取一點反應,害怕別人不理會他,所以用自己的秘密來交換。

當我們寂寞時,我們會看電影,與朋友聊天。而有些人,會自爆秘密,會把自己的故事說很多遍。

朋友變親戚

當發覺與相識多年的朋友有隔膜時,心情一定難受。

女孩子自覺最親近的朋友就是中學時代的同學,幾名女孩子立誓生死與共。只是時日漸遠,大家都長大了,一年才可以見數次面,見了面,感覺依然熟絡,但是話題就十分表面。

大家報告一下自己的近況,結了婚的說說丈夫,有了孩子的說說孩子,而女孩子,她在修讀碩士課程,所以說著她的校園生活。

也不錯嘛,而且更有人會拿出生活照與大家分享,這幅在富士山拍的,那幅在美國某條大路上留影。

女孩子在聚會中,忽然寂寞了。曾經心心相印的好朋友,現在見面後,感覺竟像跟親戚拜年一樣,完全沒有內心的交流,真心話也不再講一句。見了面,心靈反而更空虛。

第三部分第18節︰接二連三遇上壞男人

朋友,如果不是與自己同一個圈子的,多數在時間久遠之後,變得好像親戚。你知道這個人,你們也互相關心,但是,你們已失去走進對方內心的能力。緣分,從此不再相同了。

我們會為愛情而傷心,亦會為友情而傷心,變了質,總是叫人唏噓的。但你又知否?你在傷感之時,那班朋友當中,必然有一兩個正認為漸淡的友情更覺適合。是的,其實有人早已不覺得,他對你們,還有甚麼感情。

耶穌死亡年齡

有個女孩子,一直都好像長不大的。

長不大,不是指她的外型,而是腦筋。她十年前是憤世嫉俗的少女,事事看不過眼,思想消極;十年後與她重逢,居然一切沒有變,年紀大了十載的她,消極如昔,人生毫無目標,也依然渾噩不滿。

在場另一名女孩子,忍不住說了一句︰"耶穌死的時候年紀剛好與你一樣!"于是,連聲抱怨的女孩子,忽然不敢再說下去。

是的,耶穌在三十三歲完成拯救人類的使命,偉大地走完他的一生。然而,這個世界上,很多三十三歲的人在浪費地球資源,過著自怨自艾的無謂日子。

但我看著那個女孩子,心想她大概下半生仍然是本性難移,活在抱怨與不滿當中。我對她說,她大概是基因出現了問題,天生便有消極嗦的基因。她想了想,也承認,她的父親就是她的男人版本,一世人也活在埋怨、不安、抱憾之中。

其實我一直也不能由衷地欣賞她,她的不積極、她的悲觀令她不討人歡心。所以這次聚會原本我不太想去,但因為當中有人提出"耶穌死亡年齡"的論調,忽然,我感受到這次聚會的珍貴。

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單擊鍵盤左右鍵(← →)可以上下翻頁

加入書簽|返回書頁|返回首頁